属于地方上的学校,有府、州、县学校。《辽史·百官志》记载,黄龙府、兴中府都设有府学,府学内都设有博士和助教等学官;各州县有州学和县学,其中也设有博士和助教。涿州州学设置较早,建于圣宗统和年间。应州州学龙首书院创建于道宗清宁年间,创建人为翰林学士邢抱朴。开泰元年(1012年)十二月,归州上书朝廷,说归州居民“本新罗所迁,未习文字,请设学以教之”[3]。朝廷同意了这一请求,归州州学随即得以建立。滦州州学,建立于道宗清宁年间。由此可知,辽建国后,州学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契丹民族的影响。
县学的设立也较普遍。辽道宗时,大公鼎在良乡县任县令,曾在县内建有孔子庙和县学。马人望在任新城县令时,曾建有新城县学。萧萨八在寿昌元年(1095年)建永清县学。天祚帝统治时期,耶律孟简在作高州观察使时,也曾建学校,招生徒。三河县县令刘瑶,常以虚心礼待士人,“领袖生徒,纪纲文会”[4],还重修孔子庙,阐释弘扬儒学,玉田县县学为乾统年间所建立,中京州州县也创建孔庙、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