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阜到洛邑,路途遥远,花费很大,孔子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出国游历的路费是个大问题,他筹措了很长时间都没能得到解决。
这时候,孟僖子的两个儿子就起到作用了,听说老师想出国游历,南宫敬叔就把这事报告给了鲁国的最高领导鲁昭公。他说:“我也想和老师一起到洛邑见见世面,学习礼仪知识。”
鲁昭公想起几年前自己和孟僖子在郑国和楚国的失礼,立刻答应了南宫敬叔的请求,不单拨给他们足够的费用,还给了他们两匹马、一辆车,同时配备了驾车的仆人。
于是,公元前518 年,孔子和南宫敬叔来到了洛邑。
孔子曾经有些惋惜地说过: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已经不足以证明了;殷商的礼,我也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宋国也不足以证明了。这是因为杞国、宋国都没有足够的历史文献和贤者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文献与贤者,我就能够将夏、商两代的礼准确地整理出来,也能够完整地演示出来。如今,孔子终于可以不用惋惜了,他走进了一所几乎应有尽有的大学堂中。
洛邑之行是孔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学习之旅、深造之旅。在这将近一年的学习深造活动中,“学而不厌”的孔子可说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