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是伊斯兰文明的第一个伟大时代,在这期间,新思想不断涌现,如旋流激荡。他们不仅从拜占庭和波斯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加以改造,还回顾参考了古代建筑艺术,并于16世纪形成了一系列区域化的艺术风格。当时西亚的三个伊斯兰超级大国——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波斯的萨法维王朝和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绘画类型与建筑形式。伊斯兰两座最伟大的建筑,即建于17世纪的泰姬陵和比它早了将近1000年的圆顶清真寺,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关联,只不过外形看似接近——都有位居中央的穹顶,上面装饰着《古兰经》经文,也都建于一大片基座之上。
那么,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物件和绘画究竟是如何汇聚在一起,被统称为“伊斯兰风格”的呢?尽管它们在几何与书法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但这绝不是风格问题。它们之间真正的纽带并非在于外观,更多的是一种共同的使命感,伊斯兰艺术家心怀一种共识,那就是在当地传统之外,还有更宏大深远、更令人兴奋的精神感召。与此同时,看似无穷无尽的设计风格也带来一种全新的自然观,与远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艺术传统遥相呼应,它们都有着精美的手稿插画和金属工艺,但两者之间很难找到任何直接的联系。它们都反映出一种崭新的处世态度,也就是说,人们重新认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正如亚历山大大帝创建的希腊文化世界那样,整个伊斯兰世界也是繁荣开明、通达四海的礼乐盛世,而规模之巨、疆域之广,早已超出了亚历山大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