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襄邓路与汴河水路的复通,原本笼罩在朝野中的不祥氛围似乎已经褪去。不仅如此,讨伐“四镇”的战役也很快呈现出有利于唐廷的局面。建中三年春天,李惟岳为部将王武俊所杀,传首京师,史称:“时河北略定,惟魏州未下。河南诸军攻李纳于濮州,纳势日蹙。朝廷谓天下不日可平。”[37]
但是,局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由于唐廷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失当,已受重创的田悦、李纳,得以联合成德降将王武俊,并拉拢原本站在勤王一线的幽州朱滔重新发起叛乱。到建中三年七月,鉴于李纳的复振之势,“(德宗)以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讨李纳”[38]。当年十一月,“李希烈帅所部兵三万徙镇许州”[39]。对于或许早就萌生不臣之心的李希烈来说,这次徙镇不仅未能实现德宗借其讨伐淄青的目标,而且也将成为其不久后加入反叛行列的开始。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与朱滔等四盗胶固为逆”[40]。至此,两河战事全面升级。
史料记载李希烈徙镇许州后的第一项举措是:
遣所亲诣李纳,与谋共袭汴州……纳亦数遣游兵渡汴以迎希烈。由是东南转输者皆不敢由汴渠,自蔡水而上。[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