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大捷和皇太极可谓袁崇焕的一个人生转折,宁远让袁有了资本,更让他有了成长,最初死不动摇死不妥协的誓言被这里严峻的局势打破了,袁崇焕突然决定要跟这个叫皇太极的新领导谈谈,诡异的是由头居然是给努尔哈赤吊唁,更诡异的是这种兔死狐悲的桥段皇太极接受了,并且开始了和袁大人书信往来的笔友生活。他们密谈了点什么我一个字都不知道,不过我推测内容可能不会完全光明,二人前后书信来往达十余次,要只是单纯的对骂应该不会这么意犹未尽,如果两人也不是在私通情书的话那肯定是有利益商量。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虽然袁大人提前跟朝廷报备过,可大明这边去谈判的,只能算是袁崇焕自己派去的代表,而不是中央空降的官方代表,这话就说不清了,给了揣度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袁崇焕到底是要干什么呀?
这时候的道理可能也不复杂,就和万历抗日那会儿挺像,后金输了一次有点虚,袁崇焕虽然险胜,但他无坚不摧的宁远城一次就被掏好几个大洞他更心虚,两者都不敢动,想把节奏缓一缓再说。袁崇焕此举又是备受争议,他这时候是准备叛变了吗?是瞬间要胁迫中央议和卖国了吗?我认为不是,就像皇太极接受他的吊唁也不是打算放弃“大业”一样,他们都是想利用周旋获得充足的缓冲时间,待到自己恢复实力(最好对方还没有),再一决雌雄。我这么说的依据,就是袁崇焕谈判后的表现,他加紧速度把关宁防线修整加固,还在关内屯田积粮,为的是一旦大战有基础保障(怎么看也不像议和卖国的节奏)。而皇太极方面也在准备,阿敏带兵袭击了皮岛和朝鲜这两块明方在后金屁股上的威胁,为的是防止一旦大战开始腹背受敌。这里怀疑又来了,当时朝中也有很多言官在骂,为什么袁崇焕没有去援救皮岛、朝鲜呢?你看,当时双方都在加紧备战,战争这东西,玩儿的就是心跳,不知道什么时候敌人就来了,这最危险的时刻,以为还是万历大哥有钱敢任性的年代啊?虽然后方的朝鲜沦陷少了一个支点,但总比袁大人去打阿敏时皇太极到宁远了强。袁崇焕是英明的,此时容不得马虎,因为大战在即,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