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木版年画艺术的兴旺与成就。
清代前期,在民间广为流行的木版年画艺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且为民众喜闻乐见。这些木版年画,多为年节民俗、驱邪祈福、喜庆吉祥、消灾避祸等思想内容,充分体现了庶民百姓的审美情趣和特定的审美心理。为此,清前期,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木版年画的刻印、销售中心,其中最著称者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河南的朱仙镇,河北的武强,山东的潍县,陕西的凤翔,四川的绵竹,湖南的邵阳,福建的漳州与泉州,广东的佛山,台湾等地。在这些地方,聚集了一大批掌握了传统版画技艺的民间画师、技工、工匠、艺人,他们绘制和刻印了大量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木版年画,满足了社会与民众的广泛需求,从而使得木版年画艺术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杨柳青年画《刘姥姥游大观园》
在题材的选取上,清前期木版年画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民间吉祥风俗年画。其二,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年画,反映了民众的爱憎、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其三,仕女、仙女、美女及孩童等美好的人物形象年画。其四,时事新闻、大事件内容的年画,表现出人民对国家命运前途和政治生活的关注。其五,风景花卉类年画,往往有吉祥的寓意,如松鹤长寿,玉堂富贵(含玉兰、海棠、牡丹),四季平安(四季花)等。其六,民间寓言及讽喻故事类年画。其七,门神及神码类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