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有预谋的迁都
大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十三日,这一天的早朝本来应当是很平淡的,但没想到突然炸出一声惊雷,朝会上礼部尚书李至刚上书朱棣称:“北平布政使司是皇上的龙兴之地,因此应该效仿当年太祖高皇帝(即朱元璋)把自己的家乡凤阳设为中都一样,把北平布政使司也立为京都。”这封上书可是说到朱棣的心眼里去了,朱棣立即批准这封上书,紧接着就下诏把北平改为北京,使其正式成为大明朝的国都之一。从这时候开始大明就有三个首都了,一个是朱元璋的老家中都凤阳,一个是朱棣的发家地北京,另一个就是明朝中央政府所在的南京,虽然都是明朝的首都,但是差别还是有的。
此时三都之中地位最高的当然就是南京应天府了,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已经快四十年了,三代皇帝(包括朱棣自己)都在南京办公,这里是权力的核心,是明朝的中枢,而此时的北京从地位上来说和上面所说的中都凤阳一样,不过是一个陪都,表面上是首都,但实际上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某种程度上北京还比不过凤阳,毕竟凤阳还有老朱家的祖坟。另一个特别尴尬的是北平也是从其他城市手中夺过来的,事实上,在把北平改为北京之前,大明朝是有着自己的北京的,不过当时的北京是开封,这还是朱元璋在位时确定下来的。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开封虽然也是古都名城,但始终是比不上北平“龙兴之地”杀伤力大,所以只能黯然退居二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