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线索太杂没亮点 平庸的乱世浮生录
\n \n1905电影网专稿 虽然片名叫《太平轮》,但从剧情看,影片跟太平轮其实关系并不大。起码现在上映的上半部基本没太平轮什么事,而是那几年乱世中苦活的众生。他们与太平轮唯一的联系就是,其中有些人将登上太平轮——那艘即将沉没的大船。
自2009年的《赤壁》之后,吴宇森一直没有新作推出。在他消失的这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折腾这部《太平轮》。经历了变片名、变主题、变阵容,再加上吴宇森患病,《太平轮》的拍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按吴宇森的想法,他希望将《太平轮》拍成一部战争背景的爱情史诗。虽然大家之前总猜测这部电影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他却坚持自己拍的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太平轮》打造的是一个群像,是乱世众生,这里有将军、有士兵、有富家女、也有街头的流莺,甚至还有台湾原住民与日本女人的爱情。六个男女的生命轨迹都因这战争而改变,颠沛流离、苦苦求生。吴宇森的野心很大,如果仅写太平轮,其实故事很小,只是一个灾难片。他却要尽可能放大这个背景,写战争、写时代,试图用不同阶层的人去串起那个时代。于是,除了仅在回忆中出现的长泽雅美,其他五个主要角色差不多每个人撑起一条叙事线,也各自引出一段故事。它们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共同编织一张叙事的网。
遗憾的是,几条线索处理得都不太好,无论爱情、战争,抑或乱世中的苦难。每条线索都非常单薄,少有亮眼瞬间,且这些线索交织在一起,也没有形成更好的化学反应。作为多线叙事的电影,线索之间显然需要更戏剧性的交叉,情节才能升华。而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影片很难提供更精妙的情节升华。黄晓明饰演的雷将军是上半部最重要的一条线,他的戏份最重,却也是上半部最令人失望的部分。先不谈表演,单是角色本身就太奇怪了,作为一个解放战争期间的国军将领,他的身份首先就非常尴尬,拍起来难免处处受制。影片却用了大量戏份去重点刻画他,包括片尾大战也都落在他身上。这场战争无疑是全片乏味的部分,拍得很虚,喊喊口号,搞搞悲情也就算了。
同时,在多线叙事里,即使线索再多,主角都大概会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或是目标,让他们汇聚在一起,起码是让他们的心汇在一起,所谓向心力,这样故事才能更好看。具体到《太平轮》,影片的向心力显然是那艘叫做太平轮的大船,可在上半部,太平轮甚至连个背景都算不上,只露了一面,也仅是个普通的交通工具罢了,搞得很多人都不明白影片为什么叫《太平轮》。至于角色目标,除了章子怡的角色表现出对太平轮的向往,其实大家都不太关注这艘大船。最终,120多分钟过去之后,几个角色仍然只是在各忙各的,甚至有些角色干脆在剧情中消失不见。那么,搞这么多线索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我们可以将问题归结为要分上、下部上映的问题,上半部大家分散,下半部再聚在一起。可是,作为一部单独拿出来放映的电影,总该有个段落性的结尾吧,起码为各个角色的遭遇作个小结。结果,影片最后的重心完全落在了黄晓明那场大战上,金城武、章子怡、宋慧乔几个角色完全放弃不管,索性来一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但是这是群戏啊,况且可电影终究不是电视剧,两个小时不痛不痒的序幕会不会太对付人呢。
演员也成为本片的一大问题。众多明星本该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可惜事与愿违。黄晓明的角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吴宇森当年那些电影中的英雄,好像周润发和他的小马哥。不停地耍帅、扮酷与用力过猛。叼着雪茄、撇着嘴,再从牙缝里狠狠地挤出几个字,非常爷们,也非常男子汉。不过那已经是八九十年代的审美了,这种过度耍帅的硬汉,在当代是否还会受观众欢迎呢?同时,黄晓明也不是周润发,他很难担当这样的角色。包括章子怡,同样不适合这乱世风尘的弱女子,这样的角色与她的气质是反差太大,她最擅长的始终是外柔内刚,是玉娇龙,是宫二先生,这个形象给人印象太够深刻,以至于演一个弱女子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无论我们对《太平轮》(上)有多少不满,它在明年仍会迎来下部。只是,到时候,还会有这么多人捧场么?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