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个同学捉到一只乌龟,把它放在雪地上,爬来爬去,小伙伴都在围观。这时,一个淘气的同学用棍夹来一块烧红的木炭,放在小乌龟的背上,小乌龟被烧得疼痛可怜的样子,引起一些人的哄笑。
心地善良的林肯,心里却十分难受。他央求说:
“求求你们,别这样,饶了这个小生命吧!”
那个淘气的同学,平时仗着自己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小同学。这时他非但不停止残害小生命,反而嘲笑林肯是“胆小鬼”、“大笨蛋”。
林肯气坏了,脸涨得通红。他不顾自己赤着脚,上去一脚把火红的木炭踢开了。
那个淘气的大个子被林肯的勇敢行动给镇住了。许多平时受大个子欺负的小伙伴也为林肯的举动大声叫好。
边读边想
一个从小就热爱劳动和学习的穷苦孩子,环境使他拥有一颗博爱之心,使他宁愿为一只小动物的生命去发怒。看来,培养孩子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从排字工到作家
马克·吐温,著名作家,1835年生,美国人。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们称赞他“成就伟大,人格伟大” !
马克·吐温出生在一个穷法官的家庭,家中只有一栋两间房的小木屋,父亲收入微薄,家庭负担繁重。马克·吐温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堡。4岁半时,他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启蒙教师霍尔太太是来自新苏格兰的中年妇女,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力图用《圣经》塑造孩子的心灵。可是天性活泼的马克·吐温对喋喋不休的祈祷、晦涩难懂的《新约全书》毫无兴趣,而是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距他家不远的伯父家的农场,是个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庄园。浓郁的果林把起伏的小丘装扮得葱茏苍翠,溪水潺潺流淌,树林深处不时传来动听的鸟鸣声,草丛之中常有野生动物跳来跳去。马克·吐温常常来到伯父家的庄园,同白人小伙伴和黑人孩子一起游泳,捕捉响尾蛇,采集山莓。明月高悬的夜晚,孩子们围坐在中年黑奴丹尼尔大叔身边,入神地听他讲故事,那些神奇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这位面孔黝黑、满头鬈发的丹尼尔大叔,以自己聪明、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马克·吐温的信赖。正是从这个黑奴身上,他发现了黑人的许多优秀品质,进而对黑人及其不幸的遭遇产生了深刻同情。丹尼尔大叔后来成为马克·吐温一些作品中可爱的黑人形象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