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字在泾,江苏吴县人。他以行医为业,晚年医术更高,许多疑难病症都能被他治好。他著有《贯珠集》一书,是对《伤寒论》的阐释。尤怡认为,在正治法之外,太阳有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阳明有明辨法、杂治法;少阳有权变法;太阴有藏病、经病法,经、藏俱病法;少阴、厥阴有温法、清法。凡病机进退微权,各有法以为辨,使人先得其法,才能用其药方。尤怡的分析,特别是关于少阴、厥阴、温清两法的论述,对人们正确理解张仲景的《伤寒论》有指导意义。尤怡还写有《心典》一书,是对《金匮要略》的阐释,并补充了该书薄弱的部分。
清前期对发展传统医学理论做出贡献的人还有:徐彬,字忠可,浙江嘉兴人,是喻昌的弟子。他著有《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及《金匮要略论注》两书。徐彬认为:“他方书出于凑集,就採一条,时亦获验。若《金匮》之妙,统观一卷,全体方具。不独察其所用,并须察其所不用。”[29]当时人都觉得他讲的非常正确。张璐,字路玉,自号石顽老人,江南长洲人。他自幼专心医药之书。张璐认为张仲景的书衍释日多,原来的意思不免有所改变,于是广搜秘本,反复考证,著《伤寒缵论》、《伤寒绪论》等书,对人们正确认识张仲景的《伤寒论》有一定帮助。高世栻,字士宗,与张志聪同乡。他注《伤寒论》,强调古人所说“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不明五运六气,读尽方书无济。病有标有本,求其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30]。陈念祖,字修园,福建长乐人。他著有《伤寒金匮浅注》,对以往传统医学理论有所补益,人们称他的书是“善本”。黄元御,字坤载,山东昌邑人。他对《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多达几十万字。他认为治病主要是扶阳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