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我们能够任意安排自己的阅读和学习,却不能任意安排自己的思考,就像是火的燃烧需要在通风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一样。同理,我们的思考活动必定能让我们对思考对象产生兴趣、激发情感。当然这种兴趣可以是纯客观的,也可以是出于主体的利益。只有当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因为主体因素而产生的兴趣;而对事物产生客观的兴趣则只是本质上喜爱思考的人的事情——大自然赋予他们喜爱思考的头脑,对于他们而言,思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只可惜这样的人非常稀少。所以,大部分人很少对事物产生客观的兴趣。
独立、自主的思考和阅读书籍对我们在精神思想上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其差别之大是不能预料,甚至难以置信的。因此,这种不同的效果让那些在精神能力方面原本就有差别的人差距拉得更大了。因为根据不同的思想能力,人们大都倾向于独立思考或阅读别人的思想。也就是说,阅读强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与我们之前的精神情绪和思想倾向完全不同的、陌生的思想,两者的不同就像图章和火漆——图章要强行在火漆上留下印痕。如此一来,我们的头脑精神就会在一种来自外在的压力下去思考,接着又要琢磨这一道理——而我们在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思考活动时,是毫无欲望和情绪的。与之相比,当我们自主思考时,我们只是遵从自己的兴致,而这种瞬间的兴致却是受外在的环境或我们头脑中的某一份记忆所限定的。换句话说,我们所见的外在环境并不是像阅读时那样,将某一确定的见解强行加入我们的头脑,它只为我们提供同当时我们的思考能力相称的素材和机会。因此,阅读得太多会让我们的精神丧失弹性,就像将一个重物长时间地压在一根弹簧上,那么这根弹簧就会丧失弹性;而确保没有自己思想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随时拿起一本书来读。这种习惯能够解释为什么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最后往往变得头脑简单和愚蠢,而他们的文字写作也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就像蒲柏所说的,这些人只是一味地阅读别人,却从未被别人阅读。